2017年5月2日晚上6点,长三角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在永利官网会议室举行了第十三次学术活动。永利官网副院长叶林祥教授主持了此次报告会。永利官网和财政与税务学院部分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本次学术讨论活动。本次报告的论文题目为“收入差距、社会关系网络与居民主观幸福感”,论文作者为永利官网青年教师詹鹏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倪蓉,论文由倪蓉报告。
从基尼系数的角度看,中国一直处于高度收入不平等国家之列,世界价值观调查(WVS)数据显示,1989-2014年间中国居民的主观幸福感上下波动,且1994年后呈现下降趋势。收入差距是否会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如何影响?为回答这一系列问题,文章使用CFPS2014年的数据,系统研究了收入差距对于我国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验证社会关系网络的调节作用。文章指出:高收入与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差距以及中等收入与低收入者收入差距的存在对提高居民主观幸福感有正向影响,收入的示范效应强于攀比效应,而高收入与中等收入者的差距则有损于主观幸福感,攀比效应更强;此外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并非客观的收入差距,而是主观感知的收入排名状况;社会关系网络有利于促进居民幸福感,但以邻里关系为代表的社会网络削弱了收入差距对幸福感的正向作用。
詹鹏博士对论文研究背景和选取的变量进行了补充解释:我国的收入差距是长期存在的问题,收入及收入分配问题对居民福利水平有较大影响,而中国又是特殊的注重人际关系的人情社会,因此这项研究比较有现实意义。在选取收入差距变量上,并未使用传统的基尼系数、泰尔指数等指标,而是选用了百分数比,重点是想从富人、中等收入阶层以及穷人之间的相对收入差距情况展开研究。此外,论文的新意主要是试图从收入差距对幸福感的内在影响机制去突破,挖掘出新的效应并且通过计量模型验证。
财政与税务学院青年教师徐超博士对报告进行了点评,并提出了续后研究的一些建议,包括:(1)文章可以把研究对象进行细分,分成穷人、富人再分别去研究收入差距对各自群体的幸福感影响;(2)可以再挖掘出更合适的变量来衡量社会关系网络;(3)可以把收入差距和收入排序的交互项放入模型中,以检验收入差距是否和收入排序有相关性等。其他与会教师和研究生也针对论文主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最后,叶林祥教授对本次学术交流会进行了总结。他强调在做计量分析之前一定不要忽视描述性统计,可以先从一系列图表中发掘出鲜明的规律,再在此基础上进行计量方法研究。叶教授还提出做论文要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自己提出的假说,重点要能把内在影响机制解释清楚,这样才能讲出一个“好故事”。
|